OB体育在媒体融合升级的背景及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广电媒体不断实践传统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以“学问+科技”为战略不断探索宣传新航道,致力于打造既有舆论引导力又有传播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时代?新品牌?新影响’暨喜迎党的二十大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推选活动”结果发布。活动从127家媒体申报的215个广电媒体融合品牌中,推选出“央视资讯”“第一财经”“荔枝资讯”等资讯品牌22个、“央视频”“芒果TV”“百视TV”等平台品牌22个、“玉渊谭天”“‘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多样星球”等产品品牌12个。
一是彰显广电品牌核心价值,强化舆论引导功能,推动主流价值传播,更高效地传播党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重塑广电媒体竞争优势,探索创新思维理念、内容创作、传播方式、服务形式,积极开发“资讯+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新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多元服务,为社会事务提供解决方案。
三是打造多样化特色化服务模式,持续深耕时政、民生、学问等垂直领域,不断创新长短视频、音频、直播、电商、虚拟制作等产品形态。
四是构建高效多维度的传播矩阵,积极布局新媒体账号矩阵,资源共享更加高效,OB体育组织结构更加优化。
五是加强新技术新应用的研究和推进,布局5G+融媒体应用、虚拟主播等“新赛道”,涌现出智能媒资、“媒体大脑”、云服务、智慧城市应用等新应用成果。
2022年6月12日,广电总局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电信以线上点播和直播的方式,合作举办了为期18天的全媒体运营师岗位技能培训班。
一是推进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赴伊春、鹤岗等8个市、县调研,及时了解汇总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配合省委宣传部共同制定推进市级媒体融合相关政策措施。目前,13个市级融媒体中心已全部挂牌,黑河、双鸭山等10家市(地)平台已入驻省级技术平台,实现技术贯通、内容互通。
二是推动完善省级技术平台功能。督促省台与省网络企业沟通协商,加快解决平台系统架构规划、数据库结构优化等技术问题,提高用户使用率。
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完成2022年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和评选工作;陆续开展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推选”“学问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推荐”等评选活动。
一是细化落实《湖南省促进智慧广电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产业振兴”新路径,深化智慧广电融媒体、湖南广电云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智慧化传播、服务和监管。
二是推动打造以省级为中枢、市级为节点、县级为网点的三级融通媒体融合生态圈,形成专业化、垂直化、区域化的省市县广电媒体融合协调发展格局。
三是支撑和推进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建好用好中国(湖南)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
一是做好“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即做好广电视听管理、资讯宣传、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教育、国际传播和播音主持、科技与工程技术、媒体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实施“三大工程”。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广西广播电视百名人才工程、广西广电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到2025年,培养造就出50名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150名优秀人才,包括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节目剧目创、管理、技术能手和理论研究教育等方面。
三是建立一个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专家库。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广西广电视听专家库,充分发挥入库专家在精品生产、科技创新、政策咨询、课题研究、项目评审、人才培训、调查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组织实施好四川省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方案落地见效。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媒体机构整合、资源融合,创新内容生产组织和运营方式,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推进提质增效。组织开展好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评选工作。打好“内容创效、技术创新、机制创活、要素创优”组合拳,推动媒体融合跨界发展,培养和孵化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品牌。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细化任务目标。印发《山东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关于进一步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管理和发展的意见》,对县级融媒体移动客户端功能开发应用、新媒体传播力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阶段性任务目标。
二是建立奖惩机制,激发融合动力。将阶段性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与频道频率压缩、许可证颁发、省局各类评优挂钩,引导县级融媒体向纵深融合发展。
三是强化督查验收,确保高效推进。坚持每月调度、定期督查验收,对进展缓慢的县进行约谈、督办。
一是系统谋划。全面实施安徽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淮北、阜阳、芜湖3市开展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培优100多个省台融媒体工作室,推动6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规范发展,构建省市县三级融通的媒体融合生态圈。
二是示范引领。6个项目入选或提名全国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17个项目入选长三角媒体融合优秀案例,建强用好“皖云”“安徽云”等融媒平台,开展6批次广电媒体深度融合观摩交流活动。
三是技术支撑。创建全省广播电视机构共享平台,链接市县广电播出、传送、制作经营机构,拓展融合功能服务。推进县级播出机构高清化改造,探索“5G+云+AI”等新技术下的场景应用。
四是改革创新。召开座谈会,鼓励市县改革薪酬分配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发展质效。试点融媒体中心“广电+乡村治理”服务平台项目,开展学问增值服务。
2022年6月29日,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全新起航。新亮相的融媒体资讯中心将聚合浙江广电集团优质内容资源、渠道终端,全力拓展小屏、优化大屏,打造展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生动实践的融合传播大平台。
新版“中国蓝资讯”客户端正式上线,突显原创性、视频化、交互感,重磅策划时政视频、民生热点、超级话题、特别直播等内容,融合大小屏,让主流宣传更具网感。浙江卫视大屏资讯栏目全面升级,《浙江资讯联播》、《今日聚焦》、《资讯深一度》、《周末面孔》,前后延展,深度聚合, 打造一小时黄金融合资讯带;《今日评说》、《正午播报》,整合融媒资源,创新融媒表达,打造跨屏资讯栏目领跑者;多档栏目多屏互动,带来早中晚、大容量、多样态的“全天候融合资讯带”。
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全新赋能“蓝媒号”融媒矩阵,成立“蓝媒联盟”,与全省11地市广电融媒体中心,90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人民日报“人民号”、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等央媒新媒体平台以及阿里、Tencent、新浪、字节跳动等平台合作签约,同步组建“蓝媒学院”,联动各级融媒体中心,培养新媒体人才,多平台紧密协作,共同打造浙江最具影响力的融媒联盟和全国头部新媒体阵营,全力构建新时代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江苏广电总台提出要打好深度融合总体战,按照“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总体要求,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等方面彰显特色、体现优势,推动集约化、差异化、高效率发展,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一是立足广播电视,全面拥抱互联网。在主动向互联网转型的进程中,放大广电特色优势,强化视听生产能力,内容与服务并重,大屏与小屏互动,创设新场景、跑赢新赛道。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建强全媒体传播矩阵。坚持移动优先,将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互联网主阵地聚合,形成以主平台、主渠道、主账号为引领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三是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先进技术引领。密切关注信息革命最新成果,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5G、超高清、虚拟现实(VR)、扩展现实(XR)、未来电视等技术的研究、转化和应用,推进科创与文创融合。OB体育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成立于2016年6月7日,主要承担新媒体资讯产品“看看资讯Knews”及其国际产品“ShanghaiEye魔都眼”的生产,同时负责东方卫视频道全天资讯节目的制播、地面主频道资讯综合频道及外语频道的整体运维,形成传统电视大屏与互联网移动小屏受众互动、内容互补、影响力互补的新型传播格局。
目前,融媒体中心已基本实现了从为“播出”服务到为“传播”服务的根本转变,并主要取得以下两大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已初步将看看资讯Knews打造成为了全国省级广电媒体中最具影响力的资讯类新媒体产品之一,移动客户端累计用户数1400万,品牌矩阵总粉丝数6720万,全年视频总传播量400亿,荣获中央网信办颁发的“2020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二是,已基本闯出了一条全国广电媒体转型的“上海路径”。五年来,融媒体中心已在重要时政资讯短视频报道、高门槛优质直播、大屏与小屏互融共振等三个维度上,构筑起了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融合传播优势,同时,正以多个垂类子品牌为矩阵,组建融合传播的“集团军”,加快深入推进电视与新媒体、中文与英文、资讯与外宣三个层面的媒体深度融合和生产流程优化再造,持续提升在互联网主战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竞争力。
目前,四川观察在B站拥有58.5万粉丝,获赞数量6729万。在微博拥有908.8万粉丝,6296.7万转评赞。
2022年,10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公布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评选结果,共评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10家、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15个、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15个。“四川观察:互联网品牌全链路服务平台”获评“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
四川观察出圈点在于被网友调侃,除四川外什么都观察。官方的账号名字虽然为四川观察,但发布内容往往与四川没有任何联系,因此被调侃为四川观察之xx篇,意思是四川观察除了四川什么地方都观察。
另外一个出圈点是“删了让四川观察发”,调侃“四川观察”虽是官方账号,是四川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一般而言发的关于自己当地的一些资讯或者视频,但是四川观察什么资讯趣事都涉及。该账号所有发布的视频与它的账号名不相关,被网友称为“四处观察”。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总编辑岳学渊在《差异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广电机构在短视频赛道做差异化转型时,具备全网化的视野是至关重要的。
岳学渊提到,慢直播核心不在于慢,而在于动,大家互动直播的特色是24小时不间断,曾创下100个小时累计在线万的成绩。大家在大家的直播间留言、许愿、表白,OB体育打开直播间,大家就可以看到很多的话题,而用户呼声比较高的事件,大家会重点关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把直播间当成大家的在线BBS。四川台最强的业务能力之一是资讯报道,大家现在把这个能力全盘复制到热点直播上,在遇到大型的资讯事件时,大家实时在线,与用户进行及时互动。OB体育
“媒体+网友”共同孵化是“四川观察”的逻辑,OB体育希翼所有的文创内容都有网友参与的影子,四川观察的口号是“努力成为大家身边的一个朋友”。
要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旨在实现内容生产、资源聚集、信息传播和商业运营这四大功能。我认为在转型之路上,一定会有更多的经验被摸索出来,也欢迎大家一起和大家共同探讨。
四川观察的出圈重点在于连接年轻人与资讯的互动,抓住受众共情点,与年轻人高频互动,着眼于将资讯内容以趣味式视频模式发布,贴近年轻人兴趣、追寻热点话题的。同时,四川观察不忘传统政务媒体的权威与责任,将观众关注的引发共鸣正能量内容送到群众之声中。
年轻化、日常化、快速化,着眼观众内容需求,塑造品牌人设,这就是四川观察破圈的主要成功经验,创造品牌价值离不开内容的积淀,而内容需要根据各平台不同受众的特点而转变,如何维持四川观察的品牌IP是四川观察下一步需要思考、实践的内容。